共青团工作

共青团唐山市丰润区委:整合资源协同发力+激发基层团组织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05-20 发布人:河北共青团 点击次数:8958

志愿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需满足“资金、人员、场地”三大关键要素。团丰润区委在志愿服务资源整合利用方面做出了显著的努力和成效。在整体掌握区内资源优势后,团丰润区委遵循“四单”运行机制,即群众点单、协会派单、组织认单、主体买单。由团丰润区委居中协调、统筹指导,作为青年志愿者、服务对象、社会主体、培训机构间的桥梁纽带,发挥共青团“三力一度”作用,针对多元主体的不同需求和实际,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各类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落地见效。

一、精准分类管理 协同整合资源

团丰润区委充分发动区内骨干企业力量,整合优势资源,采取“团企协”共建思路。以中车集团唐山公司为例,中车集团唐山公司团委为志愿服务单元,成立青年志愿服务支队,吸附企业内有志青年注册成为志愿者,就地编入企业支队,成为本支队内开展各类项目的骨干成员。服务项目的承接分为“自主孵化”和“协会委托”两类,一是企业自主孵化的志愿服务项目,需上报区协会分类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企业主体在项目资金要素上存在优势资源,可作为项目实施的保障性资金供应方,由区协会募集项目实施所需的岗位人员和活动场所,做到“人、企、协、服务对象”四方联动,推动项目落实;二是对于一时一地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区协会统筹委托有承接能力的志愿服务支队开展相应服务,企业作为保供主体承接项目并提供相应的资金、人员要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调配对应资源,让志愿服务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致胜法宝。

二、健全服务体系 科学分配人员

丰润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充分整合区内各职能单位和专业社工队伍资源,推动成立了11支专业型行业志愿服务队伍,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心理帮扶、电力安全、应急救援、科普宣讲、疫情防控、大型赛会服务等领域。以完善组织架构带动人员调配,建立健全“1+6+N”服务体系。整合青年志愿者协会、区直乡镇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和20个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健全“1+6+N”服务体系,即成立1支区域性服务队;设立综合服务、生活照料、亲情陪护、健康保健、应急救助、文化娱乐等6个专项服务队;23个乡镇街道、16个区直单位青年志愿者每月定期定向开展清理卫生、安全讲解等N项爱老敬老服务。目前累计开展爱老敬老活动300余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10万小时。

以医疗系统和教育系统为例,在医疗系统方面,丰润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整合丰润区人民医院、丰润区中医医院2所中心医院及各乡镇(街道)卫生院,建立医疗卫生志愿服务支队及各镇街大队,承接“家庭医生”暖心行动等各种医疗卫生类项目60余次,提供医疗专业志愿者440余人次,服务群体达6000余人次。在教育系统方面,区内华北理工轻工学院、丰润区职教中心、唐山市第六十二中学、丰润区第二中学等大中学校,由校团委统一组建本校青年志愿者部,能够为全区各项志愿服务募集大量优质学生群体志愿者。

三、重组社会资源 强化精准指导

团丰润区委整合社会爱心资源,依托区希望工程办公室及区内12家服务型机构,结合具体项目开展志愿者岗前培训,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业务保障。以宏强职业教育为例,唐山市宏强爱心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家政培训、高端母婴服务、综合家政及养老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性家政综合服务机构,近年来,与团区委联合,集中为亲情陪护类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开展岗前培训,推动精细化志愿服务落地生效。经过公开招募成立了由公司牵头为领导小组,一线家政服务人员为成员,共计57名成员的丰润区亲情陪护专项志愿服务队。累计为各类家政型服务项目培养专业家政志愿者211名,多次开展“家政大宣讲·技能送下乡”、等多种主题活动,进驻社区30余个,累计开展相关服务100余场次,服务居民群众6000多人。

四、深化量体裁衣,打造服务阵地

团丰润区委采取三级共建模式,依托现有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团属阵地统筹打造志愿服务专属场所,着力满足志愿服务阵地需求。一是上级支持,在团唐山市委、唐山市志愿者管理中心、唐山文旅集团的支持帮助下,丰润区高标准新建3座“青年志愿者服务驿站”,分别坐落于丰润万达广场、丰润区中嘉大道商业街、华北理工轻工学院,其为服务青年志愿者的专属场地,为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青年志愿者提供办公、活动、休憩等必要功能。二是依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高标准打造集志愿者招募、活动、培训于一体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心”1个,各乡镇街道分别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23个,各村居分别打造本村青年志愿者活动室,为青年志愿服务深入基层一线提供场所保障。三是着力打造团属区级各专项志愿服务项目场所,与唐山市祥通融成医药有限公司团企共建打造综合性青年服务中心1所,枢纽级青年之家1座;与银行系统共同打造小青星驿站5个;联合各快捷酒店、公寓打造青年驿站10家;依托重点村居、社会组织,高标准打造“寸草心”爱老敬老示范点8个,在阵地建设过程中,充分结合区位优势,突出“一点一品”,因势利导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志愿服务场地。

以王家楼村为例,深入推进基层网格化服务,在20个子网格上全部建立了网格小组,公开选任20名优秀青年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嵌入网格,网格化建设成效显著。团丰润区委依靠其成型的网格员体系,扩展打造了“关爱+一对一结对帮扶”敬老智联网络。组建了由村支书任组长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投入30万余元,布设数字化监控点位100个,重点对20名子网格员进行了调整,网格员平均年龄36岁,全部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全部具备智慧平台操作能力,制定网格“人头对人头”工作联络图、工作流程图、网格员职责任务清单等,依托网格化建立敬老服务站、敬老服务岗,网格员在网格内担任敬老青年志愿者,上岗期间全程穿戴“红马甲”,在疫情防控、环境治理、敬老帮扶等方面发挥出了明显的“触手”、“桥梁”和“哨点”作用,真正做到为老年人送上全天候全时段订单化服务。近年来,各团属区级点位逐渐成为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参加志愿活动的主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