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全国青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在深圳举办。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徐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出席并致辞,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王艺出席论坛,联合国人居署副执行主任米哈尔·姆利纳尔视频致辞,相关国际青年组织、部分国家驻华使节和青年发展型城市党政代表、青年代表近500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论坛以“青年与城市协同发展”为主题,聚焦“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发展理念,设置开幕式、主旨演讲、城市对话会、圆桌论坛等环节,与会嘉宾围绕青年教育、青年文化、青年创新和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城市环境等诸多同青年密切相关的议题深入研讨、交流思想。
共青团河北省委积极争取主办方支持,精心组织省会石家庄市、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唐山市和保定市党政领导在论坛相关环节作交流发言,推荐我省石家庄市、唐山市、保定市、邯郸市参加“青城市集”城市交流展。
石家庄市作为全国唯一非试点城市代表,市长马宇骏在开幕式以《让青年与城市相互成就 共同成长》为题,作了青年发展型城市代表发言。“石家庄是你求扩列、走花路的乐园,在这里你永远不会感受到emo,反而你会深深感受到自己就是这座城市的YYDS,我在石家庄等着你来。”马宇骏市长希望用“最潮的话”,向全国青年发出邀请。
保定市委副书记王伟参加城市对话会环节,与浙江省杭州市、上海市金山区、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市沙坪坝区、陕西省宝鸡市、浙江省温州市党政领导等,交流了保定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情况,并就“保定如何推动青年发展融入城市规划体系”进行现场问答。从产业平台搭建、生活环境改善、惠青政策支撑等方面,努力让青年就业创业有舞台、生活环境更优越、惠青政策更惠青。
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福林在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座谈会作交流发言,从高位谋划、高效推进、高质落实等方面,向与会党政领导、各省级共青团负责同志介绍了唐山青年发展环境和试点建设成效,并就全国首部设区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地方性法规进行交流互动。
论坛期间,“青城市集”青年发展型城市交流展同步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2个城市以青年可体验、易参与的方式参展布展,共同营造青年和城市双向奔赴的良好氛围。我省石家庄市、唐山市、保定市、邯郸市精心布置展位,吸引众多青年围观点赞,充分展现了我省城市特色风貌和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成效。
10月30日至11月3日,与论坛同步举办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专题研讨班,省联席办以《以青年友好型省份建设为牵引,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在河北落地》为题作经验交流,保定市作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经验交流。
今年以来,省委主要领导先后三次对青年发展规划实施、青年友好型省份建设作出部署,激励河北青年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北篇章中贡献青春力量。
共青团河北省委认真履行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住建厅、团省委等22个省直部门出台《关于开展河北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全省域启动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探索和实践。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推动青年发展融入党政工作大局,连续5年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召开全覆盖,推动省市县三级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列青年发展专节(专章)实现全覆盖。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努力提升政策倡导能力,推动省市县三级不断出台普惠暖心青年政策,对各级各领域青年发展相关政策进行收集梳理汇总,编制《河北省青年发展政策摘编》,不断完善符合河北实际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扩大青年知晓度和政策受益面。深化青年发展调查研究评估,开展我省青年发展指标统计监测,出版发行两本河北青年发展蓝皮书。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争取唐山、保定市成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石家庄市鹿泉区、邯郸市峰峰矿区、肃宁县、武安市、唐山市丰南区等5个县(市、区)成为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同时,还确定了覆盖全省所有地市的19个县(市、区)为省级试点,以点带面、分层分类探索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河北经验。
河北各地党委、政府在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过程中,陆续启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探索和实践。截至目前,我省各地市先后在党代会报告、全会报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会议、文件中提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带动117个县(市、区)同步跟进。石家庄市从产业发展、城市空间规划等入手在全国率先出台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规划导则。保定在《保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全力打造青年友好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实现新时代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出台《保定市青春友好空间建设指引》,打造青春友好街区19个、青年中心285个、青春友好公园26个、青年友好运动场96处。唐山市委全会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列为长期重点工作,提出到2035年的建设目标。各地围绕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优化青年优先发展的规划环境、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环境、助力青年价值实现的就业创业环境、保障青年基本住房需求的居住环境、缓解青年婚恋生育养育难题的生活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成长发展的健康环境、有效保护青少年权益免受意外伤害和非法侵害的安全环境,围绕建功城市高质量发展,组织动员青年引领城市文明风尚、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助推生活品质提升,深入推进青年友好型省份在市县落地落实,使“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更加深入人心。